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单机新闻>逛了一圈海外贴吧,我发现大伙脑洞还挺大的……

逛了一圈海外贴吧,我发现大伙脑洞还挺大的……

发布时间:2025-04-20 22:08:12 编辑:996找服网 来源:

  不知道你们在生活中见没见过那种很神经质,但又不失想象力的人,巧了,我身边恰好就有这样的朋友,而且每次都能给我整出点新花样。

  因为他是在海外搞科研的,所以每次跟他打视频电话的时候总是能在他的房间看到很多不怎么常见的设备,按他的说法是,有些比较基础简单的项目他能在家搞就在家搞了,当时有一个经常摆在他后面的设备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从镜头里看它隔得比较远,只能看到个大概以及密密麻麻的按钮,一开始我以为那是什么测东西的仪器,有一次实在是好奇问了下他那个设备是干啥的,结果他只是尴尬一笑并默默的告诉我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收音机。

  这还不是最尴尬的,最尴尬的一次是我们好几个人打视频群聊,当时有人看到他床上有一个由多个球形构成的黑色棍装物体,我们也是震惊地说道“你小子嗷,到了日本真是越玩越花了”,见我们开始搞事,他也是紧急避嫌,并解释道这只是一个用于防身的非致命武器罢了。这还真不怪我们想歪了,因为这玩意在电商平台的效果图是长这样的。(我朋友的那款要更细更长一点)

  比起这些物品本身,我其实更好奇他都是从哪了解到这些玩意的,一番打听之后,我知道了reddit论坛上这个叫Thatsabooklight的分区。(可以理解成外国贴吧里的“Thatsabooklight吧”)

  这个吧是2015年创建的,迄今为止共收获了16W关注,主要讨论的话题就是寻找那些经常被当作是影视道具的日常物品,关于这个吧的起源,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源自电影《V字仇杀队》,在原片大概1小时27分钟的位置出现了一个长这样的干扰器。

  当时有位网友就在吐槽说那就是个书灯,并在现实中找到了同款设备。

  这个吐槽成功引起了广大电影幕后爱好者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在一起试图寻找电影道具中原型,有的人只是单纯好奇出处,而有的人则会搞一些或用或收藏(我那个朋友就是个轻度电影爱好者,估计他有很多奇怪的小玩意也是拜其所赐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分区,而Thatsabooklight也就成了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别看这个吧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讨论的内容还真挺有趣的,经常能看到或学到一些有用或没用的小知识,特别是年代相对久远的影片,在知道了那些道具的原型后,总是能对一些道具师的巧思感到惊叹。

  比如在经典的科幻电视剧《星际迷航:下一代》(1987年)中,你能看到一个锥形的可供两名船员娱乐的设施,而实际上它是万代在1984年发售的一款叫pair match的玩具。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侏罗纪公园》(1993年)中那辆标志性的福特探险者,其安置在下方的镜头其实是711里思乐冰的盖子。

  1997年的电影《核战大灾难Damnation Alley》,片中的导航计算机其实就是现实中的TI-5100计算机,在电影原片也没有对其进行任何修改,型号都还直勾勾的显示在上边呢。

  而有些电影道具不仅被找到了原型,甚至后续还成了梗,比如电影《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的威尔罗·胡德(Willrow Hood),原本他只是一个无名无姓,只出现了一秒的角色,但是他抱着的这个桶却让不少观众都提起了兴趣,经过一番搜索,大伙才发现这是一个叫Hamilton牌的冰淇淋机。

  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发现,这个角色也被观众称为“冰淇淋男”,收获了不少热度,后来官方也为其补充了身世和故事,相关的书籍、漫画以及玩具也都一一诞生。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是只有技术资源匮乏的老片才会这么干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种手法在一些年头不算久的影视作品依然被泛用,比如大名鼎鼎的CW,他们可是出了名的廉价,比如在《闪电侠》这个电视剧中,只需要两个Steinberg的音乐软件控制器就能打通神速力的大门。对了,后面他们和大猩猩格鲁德交流也是靠的这玩意。

  就连专为游戏设计的电竞级外设也能在科幻大片中混个脸熟,09年的时候美国出了一款叫Peregrine的游戏手套,宣传的卖点主要集中在重量轻,透气性好,连续使用数小时都不会出汗,据说还设计了18个接触点和3个激活垫,自定义快捷键更是多达30个,完美适配《星际争霸》《魔兽争霸》《DOTA》等游戏。

  然而到头来这个手套也没在职业比赛上见到,倒是在2013年的科幻大片《环太平洋》中见到了,打游戏强不强我不知道,但拿来开机甲绝对不差。

  而像这种能刷新你认知的电影幕后小知识,无时无刻都在Thatsabooklight上上演,看了这些帖子后突然就有一种道具师们不仅仅是在做他们本职的工作,更像是在创作另一种艺术的感觉,此刻我脑海中默默地响起那句经典台词。

  “有了想象力你就拥有了一切!”——海绵宝宝

推荐攻略